《购买玉器标准:51%原则》(为买玉人献计)
影响选择、购买玉器的外部因素很多很复杂,这些因素会随时变化,即使我们认为选择是正确的,也很难说过了若干时间后此选择一定优于彼选择,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选择都无法再来一次,后悔是毫无用处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采取这种态度:选择前认真分析,选择后决不后悔。
关于选择,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
1. 以51%作为选择标准;
2. 选择了就不要后悔。
购买玉器原则:51%标准。假定一件事属于非此即彼二者择一的选择,而且两种选择几乎有着相同的吸引力,这种选择无疑是困难的。按照上述原则,对两个选择对象进行分析,如果其中一个有51%的选择理由,就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它,这就是所谓的51%原则。比如,料类、肉、皮、工、题材、价格等,阴、油、嫩、干、瓷等,没关系,您琢磨着,有占51%了,拿呀,别犹豫。虽然是“松花江”,但是,架不住您喜欢,有占51%了,也拿。
51%原则,有时候我们很容易在两难选择中犹豫不决,因为其背后因素往往使我们患得患失,即使当时认为选择是正确的,也很难说若干时间后此选择就一定优于彼选择,这时候最好的思考办法是采用51%原则。非此即彼二者必须择一的选择,此与彼几乎有着相同的吸引力,如果其中一个有51%的选择理由,那就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它,这就是所谓的51%原则。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兼得。既然这时的49%已经变成了零,那就全力以赴地谋划如何把51%尽快地转化成100%。要作出任何选择都必须花费机会成本,利用51%原则也许可以使你获得的价值至少不低于机会成本的价值。当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碰到的事情往往是非常复杂或者说是“模糊”的,而且也不可能用准确的数字来表达,这里所说的51%并不是准确的数字,而是让我们在考虑问题时抛弃优柔寡断、拖泥带水的陋习,逐渐养成简洁明快、善于决断的良好思维品质。
对于一些日常小事,则不必牛刀宰鸡,尽可以随你高兴了。比如您了花个拿100块钱买一假冒汉唐高古玉器,无关大局嘛,只要你自己愿意就行。据说印度人在兜里的钱仅够吃一顿饭或看一场电影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决定饿着肚子去看电影,谁能说他的决定不对呢?
既要善于选择,还要学会放弃,这在经济学中叫做机会成本。
经济学中把作出一个选择或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称为这一决策的机会成本,在K·E·凯斯和R·C·费尔合著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机会成本作出了如下描述:“产生机会成本的原因在于,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比如时间问题,一天只有24小时。我们必须在此约束下生活。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如果你用同样多的钱和时间所能够做的其他事情的价值;大学教育的部分成本是你从事全日制工作所能得到的收入;假使你的邻居今天要修剪他的草坪,他就没时间带孩子去动物园,而这正是修剪草坪的机会成本;比尔和科琳(书中假想的飞机失事中幸存的两个驾驶员,他们落在了一个荒岛上)会偶尔决定休息一下,躺在海滩上享受阳光,在某种意义上这一收益是免费的,他们不必为此支付货币。然而实际上,它具有机会成本,躺在阳光下意味着花费时间,否则时间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在制定日常决策中,考虑一下机会成本有时是有益的。”
我们在作出任何选择时都必须花费机会成本,利用51%原则也许可以使你获得的价值至少不低于机会成本的价值。
在实际生活中所碰到的事情往往是非常复杂或者说是“模糊”的,而且通常不可能用准确的数字来表示,所以这里所说的51%并非真的要计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而只是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方法。当你要作出一个决定时,通过判断明确了哪个方案“好一些”就可以毫不犹豫地作出选择。通过这样的思考方法的锻炼,可以使人们遇到问题时不会优柔寡断、拖泥带水,而逐渐养成简洁明快、善于决断的良好思维品质。
下面,俺不畏艰难,奋勇网游,闹了点有关数字的东西,大家分享。
第一,“一百减年龄”法投资股票。“一百减年龄”,就是你投资股票的比重。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追求成长,适当的投资股票比重是七成(一百减三十);一名七十岁的退休者,要的是稳定平安,股票投资不可超过三成。
第二,保险的“双十定律”。指的是“保险额度为家庭年收入十倍最恰当”,及“总保费支出为家庭年收入10%最适宜”。
第三,一个家庭每月房贷负担多少才适合。从银行审核房贷额度的观点来看,我们就可以找到“最适房贷额度”,也就是通常不超过家庭所得的三分之一。
第四,80/20法则。19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敏锐地觉察到,一个国家20%的人却控制着80%的财富和财力:80%的成就仅仅源于20%的人的努力。80/20法则。是一个简单却极其实用的理念: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那20%的事情上,这是你最能获得价值的地方。只有重心转移,在繁杂琐碎的80%上花费较少的时间,才能获得成功。这不仅仅适用于管理,也适用于人们所从事的任何工作。所以,本法则又被称作“大自然铁律”或者“天然定理”。
第五,“931”现象。一位保险公司的推销员,在半年多的推销中发现了一个神秘的“93l”现象。这一意外的经验使她很快便步入了经理层,而和她同时当推销员的12人一年后都因成绩平平选择了放弃。这位推销员发现,向9名客户推销就会有3名客户产生投保的想法,而且这3名客户中,一定会有1人投保。她的每一次成功都是由8次挫折换来的,因此面对每一次挫折,她绝不气馁。她成功了,并成了一名区域推销冠军。“931”现象并不是个案,而是在推销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营销专家称之为“成效比率”,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成效比率都不一样。日本汽车推销员奥成良治推销汽车成功的比率是“1:30”,即每拜访30位顾客,可能就会有1人买他的车。
每个人都应该掌握自己的成效比率,玉商吧,跑几家集团客户就能成功一家?来店里几个客人能成就一比?只有做到心中有数,你才能不畏挫折,勇往直前,充满必胜的信心。
第六,“250”定律,中国话:二百五定律。美国一位经济学家研究顾客之后认为,每位顾客的身后大致有250名亲朋好友,这些人又会有同样多的关系。因此,赢得一个顾客就会带来一批潜在的顾客,得罪一位顾客也将会失去几十名、数百名甚至更多的潜在顾客。
第七,“0.618“法则。说,有位卖香皂的老板第一次卖香皂,因求财心切而把价格定得很高,结果卖了好几天,一块都没有卖出去。他问一位顾客为什么不买他的香皂,顾客说,价格太高了。于是这位老板马上将价格降下来,结果不到一天的时间香皂全部卖光。后来老板清算这天的营业额时发现不但没有赚到钱,而且还亏了,原因是价格定得太低了。他请一位数学老师帮他定价。这位老师给写下了一个公式:定价=(最高价一最低价)x0.618+最低价。于是,香皂老板按照公式标价,果然灵验,不仅香皂卖得顺畅,收入也不错。
老师运用的是黄金分割法,它的原理是:将一条线段分割为长短不同的两部分,使线段总长度与长线段长度之比等于长线段长度与短线段长度之比,即1:0.618。这本来是个数学和美学概念,普遍应用于建筑与造型艺术领域,把这个比例用在定价上,也取得了同样良好的效果。
再说玉商吧。现如今,和田玉的价格高举高打,自己感觉难,客户也感觉难。怎么从众商铺中脱颖呢?显然,合理的定价原则,非常重要。要不然,MBA啦、E MBA啦为什么都单单挑出这个事,来个什么“定价”研究呢。“0.618“法则,似乎可以参考。因为你“合理”,所以你买卖更兴隆。
第八,“4321”方案。一些富裕地区的富裕人,常把“4321”作为家庭理财的分配方案,即将家庭收入的40%用于储蓄,30%用于衣食住行,20%用于投资,10%用于投保。这种阶梯型的家庭理财方案体现的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结构。
问题来了,已经是“80/20法则”筛选出来的那些富人,也应该考虑,是金融证券、还是买和田玉。
如何掏出这些“80/20法则”筛选出来的那些富人的那“20%用于投资”的钱来买和田玉,是玉商应该琢磨的事。
今天,俺这里外出些馊主意。
对不对的,您了多包含。
卢沟桥
2007年1月15日
更多乐趣,卢沟桥的 blog 小屋 —— 来自欢迎光顾
blog.asp?name=heko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