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 登陆 帮助

www.minghengyudao.com

玉者,遇也.

世人云:可遇不可求.盖因有缘.

 

红颜易老,白骨易销,唯玉不老.

百年之后

人皆黄土,而玉色未减一分.

万年之后

海枯石烂,而玉纹不销一缕.

玉之年可谓久远矣.

 

 

 

鸣亨玉道

站点日历
«2023 年 3 月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我的分类
首页(102)
公司概况(1)
美玉共赏(48)
玉界杂文(11)
和田玉知识(6)
心路历程(5)
最新日志
鸣亨玉道金秋十月大酬宾 全场7折特惠
佩玉的女子
古意与格调——浅谈玉雕山水牌的追求
每周一炫:【和田玉平安扣挂配】
玉想(一)
品石玉雕工作室——陈小林先生简介
艺术的责任
陈小林先生:清荷展玉缘
和田玉的细度、致密度与交织度——玉质
青莲
最新评论
回复:玉器的收藏是投资
回复:玉器的收藏是投资
回复:分享:《艺术的责任》
回复:玩玉心得
回复:一生花下相厮守
回复:一生花下相厮守
回复:一生花下相厮守
回复:一生花下相厮守
回复:琢玉
回复:(转)玉想 (节选)
最新留言
签写新留言

再感
感慨
友情链接

站点统计
blog名称:鸣亨玉道
日志总数:102
评论数量:158
留言数量:2
访问次数:2559347
建立时间:2006年8月15日
日志搜索

用户登陆
用户名称:
登陆密码:
密码保存:
哥俩好
By  鸣亨玉道 发表于 2011/6/11 17:29:00 

   荷叶当凉盖,莲蓬为凉席,小哥俩相依而嬉,憨态可掬,童心手足之情,明若镜,清如水,醇如玉。这是人性中的真、善、美,最直白的展露和宣泄吧,愿童真永于存心。



 
阅读全文(8495) | 回复(0) | 引用(0)
翩若惊鸿
By  鸣亨玉道 发表于 2011/5/22 18:25:00 

17kg大型山子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仪静体闲。

 
阅读全文(8353) | 回复(0) | 引用(0)
By  鸣亨玉道 发表于 2011/5/7 17:10:00 

瞪大了眼睛,向前探出脑袋,四处寻找,忽然,一只虫子,进入视线,眼到之,心到之,吃不到,拔腿向其奔之,慌乱欲绊。。。。

 

 

 
阅读全文(7683) | 回复(0) | 引用(0)
一生花下相厮守
By  鸣亨玉道 发表于 2011/4/29 16:14:00 

    花藕深处,芙蓉亭立,荷叶迎天,双鹭,悠游,如影随形,含情脉脉,夕阳,洒下金色的光芒,映红了鹭顶和花叶,一生花下,朝朝暮暮相厮守的美好情境,已尽收眼底。风静水凉留余香,恬静而甜蜜,静谧遇生机。美玉、美景、妙谛。

    玉件取和田玉籽料为材,籽儿取和田玉龙喀什河白沙之下,缜密细腻,白润如脂,定是汲取了天地精华,历经千锤百炼,流水磨研,方灿然如斯吧, 再经才情巧手,呈现出美好人性,玉之空灵,是人间尤物矣。

 

 

 
阅读全文(41521) | 回复(5) | 引用(0)
塘清鸳鸯游
By  鸣亨玉道 发表于 2011/2/10 23:20:00 

天高水碧一色秋,无声伴着画中游。

 
阅读全文(12497) | 回复(0) | 引用(0)
宝玉通灵
By  鸣亨玉道 发表于 2010/12/23 22:29:00 

(品石老师问答集锦)

“宝玉通灵”,品石老师怎么解释?

玉文化在中国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玉在新石器之后,他作为某一民族的崇拜物,神品,承载人们精神的载体,走上了神坛,从之以后,玉通灵性,就被人们广泛认可,并延续至今。现在有人还挂上一件刘海戏金蟾,认为这能通钱神。玉他的美,被中国人给予了人情化,以玉比德,是高尚的,玉能承载一切好的品德,好的愿望,好的文化,所以,玉是宝玉,是能通达人情的,也就是能通灵了。

 
阅读全文(7582) | 回复(0) | 引用(0)
借鉴
By  鸣亨玉道 发表于 2010/12/23 17:18:00 

品石玩玉心得——借鉴

如何借鉴,实际上是一个大问题,有些人东拼西凑,有些人就把祖先留下的照搬,这不是借鉴。借鉴应该在融合的基础上,借鉴古人和今人,形成独特的风格。在玉雕中,做规矩料易,做随形籽的难,仿古人的易,创新的难,做好籽的易,次籽的难,做先前有过的易,今天没有的难。

 
阅读全文(8479) | 回复(0) | 引用(0)
玉道与自然之道
By  鸣亨玉道 发表于 2010/12/23 17:18:00 

品石玩玉心得——玉道与自然之道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段说了人到自然的一种的法则或者一种效法大自然的规律。玉道效法自然,自然是什么,来看看宇宙,就拿太阳系来说,一切星体,皆是近似球型,是按照各自的轨道运动,再来看籽玉的形成,由山料到山流水,再到河道,要经过上千万年才形成的鹅卵形的籽玉,籽子之形,是效法自然中的星体,我们对它讲是自然的,在上千万年的过程中,把凸起磨平,是向凹处看齐,当把所有的凸起磨平,凹处也不见了,便成球体表面,与星体相似,这是最接近道的。然而,人们在高喊返璞归真的口号,追求奢华之风,把玉又雕成凹凸不平的初期状态,如果这块玉再经过上千万年,它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可想而知。追求自然,是效法自然,使玉成为自然之形,圆浑厚重之体。看一件玉品是否近似玉道,就一目了然。

 
阅读全文(11150) | 回复(0) | 引用(0)
琢玉
By  鸣亨玉道 发表于 2010/12/23 17:16:00 

品石玩玉心得—— 琢玉

玉雕需要文人的借助、参与和制作,我们都知道,金石篆刻艺术的发展,到了明代由于文人的参与制作,由以前的玉印、铜印时代,转化为石印时代,文人雅士皆能操刀于石上,根据个人的修养、兴趣、追求,就产生了不同的风貌,逐步形成了以地域为风貌的流派,人们一直延续至今。我想玉雕也是如此,但,玉雕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难以入手的一行,因其硬度,需要磨琢,这给使用刀者成了一个障碍,就很少文人参与这里,现在不同了,随着工具的进步,电动工具多样化,文人介入便有了可能,首先,应让更多的文人参与设计,把他们的想法,用玉作为载体表现出来,成为一件艺术作品。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把自然的东西表现出来并给予美化。我认为所谓美化的地方,不是自然美的地方,而是石质绺、脏的部分。天下没有一块石头一模一样的,但形似的很多,经验积累的越多,设计起来就越能得心应手,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这个道理。

 
阅读全文(28702) | 回复(1) | 引用(0)
巧夺天工
By  鸣亨玉道 发表于 2010/12/23 17:14:00 

品石玩玉心得——巧夺天工 

这句是赞美天工和人工比美,达到相同水平,天工自然之工,巧,是借自然之工,而成神的工,鬼斧神工。

 
阅读全文(8646) | 回复(0) | 引用(0)
9 1 2 3 4 5 6 7 8 9 10 :
博客首页 | 博客注册 | 博客登陆 | 使用帮助

和田玉 www.chinajade.cn 中国和田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