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青年画家王文英的《古意与格调》的文章,很有启发,联想到了我们和田玉雕中的玉牌。
先分享下这篇文章的部分章节:
美术理论家陈传席曾说过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
众所周知,美术的要义是要将美传达给欣赏者。而中国的绘画将美传达给欣赏者的同时,还期望再传达一分虚灵,一分澄澈,一分诗意。

也就是说,创作者在传达自己审美理想的同时,还期望再传达一分精神追求,讲究的是气韵、格调,要营造一种超自然的气氛。
因而,中国画自然比单纯的造型艺术多了一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应该说,这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的延伸。
所以,著名画家石鲁先生说:“画山就是画人,画人格,画精神,画自己。”我想陈传席先生所言的“古意”也缘于此。
道理虽然如此,然而又如何理解中国画中的“古意”呢?
先举一个文学上关于词令的例子,女作家叶嘉莹曾在演讲举例唐中主李景的词《山花子》。

《山花子》开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称,但作者弃通俗的“荷花”一词,而选用生僻的“菡萏”入词,所为何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