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和田玉行业里的乱象,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田玉,让和田玉行业有一个更加规范的市场。
一、名词产地乱象:
产地乱象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和田玉”这个名词,自从狭义的和田玉转变为广义的和田玉概念之后,就给和田玉的命名带来了系统性的问题。 以往,只有新疆和田以及附近地区出产和田玉,2003年的新版国家标准中规定这些由产地演变而来的玉石品种名称已不再具有产地含义。简单地说,就是使用“和田玉”这一名称与产地无关。
 ▲市场上的韩料
于是,只要透闪石含量达到一定程度的软玉,就可以叫和田玉,因此俄罗斯、青海和韩国出产的软玉也都可以鉴定成为和田玉。这给和田玉行业也带来了不小的问题。
 ▲青海玉平安扣
对了解和田玉的人来说,名词可能并没有什么,他们会问清产地,但对于对了解不多的人来说,他们会以为只要是“和田玉”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和田玉,就会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他们不知道和田玉里也有韩料这样的存在。
 ▲取名“羊脂白玉”的玻璃
诸如此类的还有,把黄口说成黄玉,把颜色看起来很白的叫做“羊脂白玉”等等,这些都是在命名上的一些乱象,也让不少玩家吃了苦头。
二、造假乱象:现在和田玉市场造假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
一、染色、滚料造假: 染色就是把一些山料或籽料,如新疆山料、青海料、俄料、韩料等染色后冒充和田籽料。如今籽料作皮和染色的方法日新月异,各种染色方法让很多老玩家都吃药。
 ▲人工造假
滚料就是把山料精心切割成天然籽料的外形,然后在球磨机中滚磨。几天时间,完成了自然界中千百万年才能完成的过程,再涂上油脂,磨光籽料就造成了。
 ▲染色造假
如今就连做”滚筒料”的设备也有了专门品牌厂家,几百元一台,做出来的”小籽料”按斤卖,到了零售市场就成了按克卖,利润可想而知。 关于和田玉的造假方法有多种多样,藏玉在这里不再赘述。
二、顶名冒性: 这类的造假方法是,利用与和田玉长相相似的玉石或石头来冒充,如石英岩类、蛇纹石、大理石、玻璃等。像外蒙玉、阿富汗玉这类的名词其实都是这些石头换一个名称来蒙骗消费者的。
 ▲阿富汗玉手镯
 ▲玻璃仿制品
 ▲卡瓦石
 ▲料器
玻璃类人工合成料器,一般在旅游景点、地摊、小商场可以大量看到,坑一个算一个。
三、价格乱象:价格乱象最明显的是一些商场及旅游景点,在这些地方,100的能卖到几千、几万甚至是更高都是有可能的,而且大部分是韩料,还有一些青海料或俄料。 关于此类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如果商家再多些诚信,如果消费者再多一些对和田玉的了解,也许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上面的所的主要针对业外人,因为懂玉的人基本不会去商场买玉。而在业内关于和田玉的价格也是有一些弊端的,一块籽料到底卖多少钱,有时候仅仅靠的是商家的自觉和玩家对它的认知,虽然和田玉的价格并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每个人的眼光及喜欢不同,他的心理价位也不一样,但如果相差过多的话,也算是一种欺骗了。

就像那句话所说,时下的大环境里,利益的诱惑遮住了人性的那束光。为了尽可能多的攫取利益,选择造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文化的稀缺,这是道德的沦丧! 最后,希望我们的和田玉市场更加规范,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和田玉,希望我们的和田玉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