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和田玉的境界》
禅宗《五灯会元》,“禅宗语要,具在五灯!”
《六祖坛经》中讲了这样一件事:无尽藏尼对六祖慧能说∶“我研读《涅盘经》多年,劫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希望能得到指教。”慧能对她说∶“我不识字,请你把经读给我听,这样我或许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无尽藏尼笑道∶“你连字都不识,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慧能对她说∶“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不一定必须透过手指,不是这样吗?”于是无尽藏尼就把经读给了慧能听,慧能一句一句地给她解释,没有一点不合经文原义的地方。
这就是禅宗著名的典故“指月之别”。
接触和田(真)玉、“认识” 和田(真)玉,生活似乎因此改变。似乎可以穿越出世入世之间的万重阻隔,超越凡尘一切风烟,淡定地、睿智地融入厚重的历史之中,又超脱于生活之上,这种意境太让人崇拜了。
然而,现实的和田(真)玉,是种活泼而充满生机、灵动的、真正的“生物”。或许,判断它的真伪,不用逻辑、系统失稳、更没有可追比的外相。
曲解和田(真)玉的朋友,往往过于重视和田(真)玉的外衣而失去了和田(真)玉的精神,执着和田(真)玉的赚钱效应而缺少了和田(真)玉的内省。于是,贪图小惠的人以窥视和田(真)玉为自我标榜,点缀自身的空虚。大肆造假、卖假、欺骗客户朋友。更“聪明利智”的人则以和田(真)玉为“大哲理”,为玄谈,拼命在文字里做文章,在冥想苦思中立知见,以完成一己的“大师风格”,目的明确:还是大肆造假、卖假、欺骗客户朋友。
然“指月之别”提醒我等而真有智慧,重实证的人,却常以和田(真)玉为自心的觉悟,“息幻质而虚影当灭”。“心如明鉴,万象历然,佛语心为宗”。俺这里要叙述的是:“心如明鉴,万象历然,和田(真)玉——心为宗”。特别在购买、判断真伪、判定价值时,要注重“心为宗”,莫被外界的影响干扰所困扰。
探究和田(真)玉,实质上是一种修为,是将尘埃蒙盖之心镜 擦亮的修行。所谓:“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这就是探究和田玉的境界。
卢沟桥
2007年9月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