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玉兴衰轨迹》
盛世藏玉,和田玉价格暴涨啦。最近30年顶级和田羊脂玉的价格上涨了约1万倍,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则也有500-1000倍。这样鼓舞人心的好事,哪个不愿意干?
中国和田玉历史上,曾经有过四大高峰时期—— 第一次高峰时期在商至汉时期; 第二次高峰时期出现在唐宋时期; 第三次高峰出现在明清时期,特别是以清三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最为繁荣; 第四个繁荣期就是改革开放后至今。 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高峰时期,和田玉主要用在宫廷,明清时期以后,民间也开始了收藏和田玉。最近的20多年,和田玉的好作品不断涌现,和田玉的价格也不断上涨,民众对和田玉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高峰”是什么?其实,这就是波澜起伏的价格波动过程! 观大宗商品,股票,房产,石油、重金属、黄金,以及邮票,红木家具、和田玉、普洱茶、兰花等等,价格周期性波动是必然。企业的兴衰也是必然。
俺依据“波动理论”,仅仅举个“非典型”玉器店(商)的兴衰过程,以飨诸位——
1.某君,一觉醒来,寻思了:为什么俺辛辛苦苦的,没挣着钱呢,路子不对!对了,听说卖和田玉能发财,俺为什么不干呢?于是乎攒钱,开干。先是没有经验、没有业内朋友,东西都是“垃圾”,但是生当宝贝。结果,赔钱了。 2.没想到,听说和田玉能发财这事的人如过江之鲫。呵呵,“垃圾”出手了!“俺挣钱了、挣钱了!” 3.圈内,有些是只要看好的东西,有些是不用预先支付现金的。你能卖、你拿走;我有下家,我拿走。互相串货(颇像中关村卖电脑的,来回搬运)秋后算帐,见者有钱分。这个行内的“规则”为什么不利用呢? 4.于是,店里的原石越来越多了。人气,旺了。买卖来了!店面、网络、展会,都有参与、利用。 5.仅仅捣腾石头能挣多少?不是说: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吗?为什么不找雕师(甚至是一流的)加工一些“病”石(据说,现在,高档的原石是不雕的),十倍的利润不就来了?反正石头是“扎”来的,不用预付现金,只要与雕师搞好关系,不就“借鸡下蛋”了? 6.东西偷偷的送雕师了,加工好了,也卖了。补上了原先石商的钱。成功的喜悦来了!或许还要临时扎雕师的工费。胆子再大一些!于是,把卖出成品的钱没有补上前面的窟窿,又投入了更大的买卖中去了! 7.通货膨胀,和田玉也不例外。油价涨,食品涨,石头涨,加工费涨,电费涨,店面摊位费涨,在一片“涨声”中,原先“白给”的石头,不结账,人家要拿走了!坏了——加工去了,没卖呢,没钱! 8.于是,供应商急了!要强行拿走石头或者结账。雕师不结账不给东西了。串货的,当初的价格也不给了,要拿回了。 9.为了还账,店铺关张,或者重新回到“卖垃圾”的层次。垃圾不好卖了,于是,想起了卖“艳照” .... 随着和田玉进入市场面的扩大,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垃圾骗人的事情也难了。
10.有些资本和资源的,于是进入了边远地区 ......
越早进入某行业的赚钱最多,那是肯定的。 跟风者,往往血本无归。 呜呼 .......
卢沟桥 2008年05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