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与中国文明的产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珍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可以说,和田玉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殷商开始,以和田玉为主题的玉器登上了华夏名族的玉坛。3000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者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和田玉,并赋予“德”的内涵。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吧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
而从先祖的图腾崇拜、大量的祭祀用到玉到儒家文化推崇的“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再到先进广泛的佩玉时尚,中国人对玉的情感已不仅仅是一种爱物、玩物情结,而是视玉为一种传统中国历史的精神文化产物。
《说文解字》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可见对于玉之美的认识首先来源于视觉。石之美者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似乎联系不大,但《考工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由此可见巧工赋予美材种种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含蓄的体现在艺术作品里,赋予了玉器作品灵魂,使之更加鲜活、生动。
玉雕是中国独有的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时代特征。在不同朝代,玉雕有不同的造型与特色。
在古代中国,祭祀是各部落族群之中最大的庆典活动。良渚文化玉器是古代玉器史上极为重要的代表之一,良渚礼器——玉琮上多有神人兽面纹,可见以玉器作为礼器在这个时候已经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
阅读全文,请访问中鼎元官网:www.zhongdingyuan.com
文章链接:http://www.zhongdingyuan.com/bbs/tipsview.php?tipId=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