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秘书长先生:
您好!
当您在百忙之中拆阅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深感荣幸。缘于您工作繁忙之原因,久未问候,深表歉意。今日冒昧搅扰实因想就近年来玉石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有关和田玉方面的一些问题想与您进行交流探讨,以期达成共识,力促玉石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您知道,和田玉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的玉石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几千年来,只作为宫廷用玉,民间是禁止贸易的,直至解放后,民间贸易才逐渐兴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俄罗斯玉、青海玉进入市场,使得和田玉原料市场在产地、材质等方面出现了鉴别上的混乱,从而使一些投机商乘机制假售假,不仅严重干扰了玉器市场的发展而且还导致相当一部分不了解和田玉知识的消费者走入误区。
因此,我个人认为,应该下大力气在和田玉的赏析上投入宣传,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和田玉的生产销售以及玉器行业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轨道。下面是我个人凭借在玉石行业几十年摸爬滚打的经验所得的对和田玉赏析的一些看法,有不足之处还请秘书长予以指教。
目前,市场上对和田玉的收藏方面有很多误区:
误区一:赏白不赏脂。和田玉储量有限,它的收藏价值毋庸置疑。其中白玉、青玉是储量较大的两大玉种,从传统意义上讲羊脂白玉的价值最高,也极抢手,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东西很多。而一些价值非常好的青玉却无人问津。这主要是受一些潮流和传统的影响。其实,前面我也介绍过,和田玉重脂不重色,一些青玉的玉脂相当好,不在白玉之下。所以,选玉主要看脂,至于玉的白度,只属于个人爱好。我认为玉脂好的青玉,随时间的推移,升值空间更大,收藏价值也更大。
误区二:赏皮不赏体
很多买家一味追求带皮色的籽料,带皮与不带皮,在市场上的价格差异很大,这完全是一个扭曲的认识,一些商家为了牟取高额利润,采取各种手段在玉料上造假皮,伤害消费者。皮可以用来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而并非是和田玉的真正价值所在。玉石上的皮是在亿年中由于地质中的化学反应在玉石上形成的各种皮色。皮对和田玉来说,只是玉体的外包装,是玉体的衣服,先有玉后才有皮色,皮是美化玉体的装饰品。
误区三:重产地不重玉质
现在,在消费者中间流传着和田玉鱼目混珠、以假乱真的说法。其实假并非是“假”,只是产地有所不同。目前,市场上的玉有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等。它们的地质结构及玉质成分是基本一致的。他们虽然产地不同,但作为玉的一种种类,也有各自的特点:和田玉就象新鲜的羊尾油,生动、温润,而俄罗斯玉则象隔了夜的羊尾油,凝固了,色泽比较瓷白,少一些温润动感;青海玉较透明,质地发阴发干;与翡翠相比较,和田玉赏脂赏体不赏雕,翡翠颜色艳丽,赏色赏雕不赏体。
和田玉是有生命的,从古至今就流传着许多有关于和田玉的神话传说,在神话故事里和田玉是“天体”降落在人间。人间最美的是人体,玉美就美在与人体相依,古语形容美人就常用肌肤如玉的比喻。玉也是有灵性的,你看她虽然无眼无鼻无耳却充满灵性,她的脂仿佛在流动,她的魂无声无息的感受着世间沧桑变化,只要你用心贴近她就能感受到她同你一起呼吸一起思考。
新疆作为和田玉的故乡,是值得骄傲的,我们作为新疆人在普及、宣传和田玉相关知识方面也应该走在前面,在传承中国古老玉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为这一中华瑰宝不受名不副实的替代品的侵犯而鼓与呼。
以上就是我对当前和田玉市场存在问题及对和田玉赏析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目的在为规范和田玉市场尽一分微薄之力。不对之处还烦秘书长严加指正。
此致
敬礼
马 学 武
二〇〇五年九月二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