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 金丝玉 前 言 本标准是按照 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标准由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提出。 本标准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克拉玛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克拉玛依市旅游局、 克拉玛依市金丝玉促进会。 本标准起草人:刘新年、蒋宜勤、阳繁、凌云、韩峰 金丝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丝玉的术语和定义、描述方法、产状分类、命名规则、鉴定方法、鉴定项目、鉴定 证书及标签、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金丝玉饰品及原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552 珠宝玉石 名称 GB/T 16553 珠宝玉石 鉴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16552、GB/T 16553给出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金丝玉 系指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常见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及周边地区。主要由隐晶质——显 晶质石英及少量云母、绢云母、绿泥石、褐铁矿等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化学成分以 SiO2 为主,摩氏硬 度 6.5-7。常见颜色为黄色、红色、白色等,当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如 Fe、Mn、Ni、Cr 等)或混入 其它有色矿物时,可呈现不同颜色。 3.2 结构 组成金丝玉的矿物结晶形态,颗粒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 3.3 质地 是金丝玉的矿物颗粒大小、均匀程度及颗粒间的相互关系等因素所形成的综合特征的表现,由结构、 透明度、绺裂、内含物等因素构成。 3.4 净度 金丝玉内部、外部特征对其美观和耐久性的影响程度。一般以肉眼可见,包括金丝玉内部和外部的 绺裂、絮状物、砂眼等因素的含量多寡及分布状态来评定。 3.5 皮色 金丝玉原料上留有风沙打磨痕迹的围岩或风沙蚀变的表层,色彩上有“烟青纱”、“蛋白皮”、“乌鸦 皮”、“大红袍”、“沙漠漆”等。 3.6 产状 指矿物或岩石的产出赋存状态。其含义包括:矿物岩石的共生组合、与围岩的关系、分布特征以及 成因等要素。 3.7 显晶质集合体 指直接用肉眼或借助 10倍的放大镜即可观察出其中的单个矿物晶体颗粒的集合体。 3.8 隐晶质集合体 指直接用肉眼或借助 10倍的放大镜不能观察出其中的单个矿物晶体颗粒的集合体。 4 描述方法 4.1 颜色的描述 4.1.1 采用先次要色调后主要色调的方法,也采用一些惯用的颜色描述词汇。 例如:橙红色。表示以红色为主,带有橙色调。 4.1.2 颜色的观察和描述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而且常常同一块玉石上有两种或多种颜色,或颜色特 征含混难以表达,可采用过渡性、关联性方法进行描述分类命名。有些局部颜色特征可以在备注中加以 描述。 4.2 质地的描述 4.2.1 细腻无暇 质地致密、细腻滋润,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10 倍放大镜下难见矿物颗粒,肉眼难见绺裂、絮状 物。 4.2.2 细腻 质地致密、细腻滋润,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肉眼可见局部有少量绺裂、絮状物。 4.2.3 较细腻 质地较致密,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局部矿物结晶稍粗,肉眼可见少量绺裂、絮状物。 4.2.4 粗糙 质地较粗,矿物结晶较粗大,颗粒感强。 4.2.5 绺 有少量呈定向分布或交错的劈理、裂理、絮状矿物排列等,尚没有裂开。 4.2.6 裂 有劈理、裂理,已有明显裂开。 5 产状分类 5.1 山料 指产于原生矿的金丝玉: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且棱角尖锐,形态各异。 5.2 山流水料 指原生矿经地质作用风化崩落后,经冰川河流搬运了一段距离,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主 要特征:距离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 5.3 子料 指原生矿经地质作用后,经冰川、河流搬运,长时间风沙侵蚀打磨,主要产于戈壁荒漠或冲积、洪 积扇中,主要特征:磨圆度较高,呈次滚圆状、滚圆状,表面凸凹不平,较为光滑;由于沉积环境的不 同,表面可有不同颜色的皮色。 6 命名规则 6.1 一般命名 石英岩玉(金丝玉)或金丝玉(石英岩玉)。 6.2 优化命名 常见优化的方法有浸无色油和浸腊,其命名按 6.1 执行,在珠宝玉石鉴定证书中可不附注说明。 6.3 处理命名 6.3.1 金丝玉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染色、充填等,经染色、充填处理的金丝玉应在商品标识或鉴定证书 备注中按下列方式命名: a) 在一般名称前注明具体处理方法,如:染色金丝玉; b) 在一般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处理方法,如:金丝玉(染色); c) 在一般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处理”二字,如:金丝玉(处理); d) 在一般名称后加括号注明“充填处理”二字,如:金丝玉(充填处理); 6.3.2 在目前一般鉴定技术条件下不能确定是否经处理时,可以采用下述描述方式,如:“未能确定 是否经××处理”或“表层颜色成因未能确定”等。 7 鉴定方法 按 GB/T 16553 规定执行。 8 鉴定项目 8.1 英文名称:Jinsi Jade 8.2 矿物(岩石)名称:石英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 8.3 材料性质: 化学成分:石英:SiO2 结晶状态:微晶—隐晶集合体,粒状结构。 常见颜色:黄色、红色、白色等。 光泽: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 解理:无。 摩氏硬度: 6.5-7。 密度:2.60g/cm3 3 ~ 2.71g/cm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集合体不可测。 折射率:1.544 ~ 1.553,点测法常为 1.54。 双折射率:集合体不可测。 紫外荧光:一般无;含铬云母: 无至弱,灰绿或红。 吸收光谱:不特征,仅个别品种因含少量致色元素可产生特征的吸收光谱。 放大检查:粒状结构,可含云母或其它矿物包体。 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砂金效应、晕彩效应。 8.4 优化处理: a) 染色处理:可染色,放大检验可见染料在粒间分布。 b) 充填处理:用树脂等材料充填裂隙,红外光谱检测可出现有机物吸收峰。 9 鉴定证书及标签 9.1 鉴定证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名称; b) 形状; c) 颜色; d) 总质量(如果包括附带物,应该说明); e) 密度; f) 折射率; g) 实物图片; h) 备注(必要的其他说明); i) 其他特殊检测方法(必要时); 9.2 鉴定标签可仅提供材料名称及总质量。 10 标识 每一件用于销售的金丝玉产品都应附有标识,标识内容包括: a) 名称; b) 价格; c) 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 相关文档下载:地方标准《金丝玉》DB65T 3442 —2013(20131010).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