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料大量进入市场,不接受是不可能,我个人认为:(1)按国家鉴定国标,和田玉不含产地概念,和田料、俄料、青海料均鉴定为和田玉,不然哪个卖玉的去鉴定,还不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2)青海料产量每年大约在1000至2000吨,与和田料差不多,占半壁江山,青海料作为和田玉中低挡货,同在一条山脉,不同的价格可满足不同能力的消费要求,这才是成熟的市场。(3)最关键是商家经营要有诚信,实话实说,不要把青海料冒充和田料卖高价。市场上常见到们都要要小心。(4)少数青海料也有高挡货,可以达到羊脂程度。一块和田料一块青海料其玉质无区别。我认为这类青海料,价格尽管比其他青海料高些,但比同类和田料低,当然也是玉友可收藏之品(和田玉青海料同出昆仑山的,结构上和其他方面有一点不同罢了)。总之,青海料不是不可收藏,一看玉友眼力,二看价格,三看商家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