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艺术巧妙表达吉祥寓意

日期:2012-12-03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钟葵  

9853

  古代流传下来的每一件玉雕作品,无论是摆件,还是挂件,都有特定的思想含义和吉祥寓意。传统玉雕作品这种常以吉祥文化为中心的特色,可以帮助人们从心理层面、精神层面提升自己的信心,产生积极进取和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因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中国人之所以自古以来重玉爱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信玉有灵气。在从新石器时代到商代漫长的时间里,玉都被人们“神化”了,虔诚的中国人常借助经过精心雕琢的玉器与神灵沟通。红山文化的戴冠玉神人,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等都属于这类器物。

  到了西周,上层社会又用玉器祭祀天地四方,并把玉器的使用纳入礼制当中,把玉器当作人与天地神灵之间和人与人之间沟通往来的信物。春秋之际,玉又被“哲学化”和“人格化”,经过管子、孔子等哲学家的系统论述,使玉有了丰富的哲学内涵和道德内涵。在那个时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已成为君子的化身、道德的象征。

  人们都相信美玉有灵

  战国、秦汉以后,玉器的礼制色彩和道德色彩有所减退,人们佩戴玉器和在家中摆放玉器,更多的是希望能借助玉的灵气和雕琢在玉上的吉祥图案实现对平安幸福的追求。在汉代,有两种佩饰非常流行,这就是刚卯和严卯,这两种佩饰均为方柱形或八方柱形,四周刻有用于驱邪的图案和铭文,其区别主要是在铭文的内容和字数上。不难看出,汉人之所以流行佩戴这两种佩饰,主要是为了驱邪保平安。直到唐、宋、元、明、清乃至现代,人们都相信美玉有灵,摆件可以佑家,挂件可以护身。

  可以说,玉自从被中国人发现利用以来,就和“吉祥”二字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是向往幸福、平安、健康的民族,几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拜和喜爱已使玉有灵性的观念成为一种集体潜意识。因此古代玉工在雕琢玉器时,都尽量把玉的灵性和吉祥含义表达出来,正如玉雕界一句行话所说的:“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古代留传下来的每一件玉雕作品,无论是摆件,还是挂件,都有特定的思想含义和吉祥寓意。传统玉雕作品这种常以吉祥文化为中心的特色,可以帮助人们从心理层面、精神层面提升自己的信心,产生积极进取和创造幸福生活的动力,因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庄子最早使用“吉祥”二字

  “吉祥”二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吉利和祥瑞。这两个字的组合使用,据记载最早出于《庄子·人世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心能淡泊宁静,就能达到澄澈明朗的境界。唐人成玄英对吉祥二字的解释是:“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中国文字形容吉祥的词语很多,如吉庆有余、百事大吉、年年大吉、吉祥如意、大吉大利等。那么,古代的玉工是如何把这些词语的含义在玉雕中表达出来呢?

  玉工巧妙表达吉祥寓意

  中国的琢玉艺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在漫长的岁月中,聪明的玉雕创作者通过谐音、隐喻、借喻、比拟、象征等手法巧妙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了许多吉祥图案。如表现“大吉大利”,就在玉上雕琢桔和荔枝等图案;表现“百事大吉”,就在玉上雕琢柏、柿和大桔子的图案;表现“年年大吉”,就在玉上雕琢两条鲶鱼和大桔子的图案。这几个例子都是运用谐音手法表达吉祥寓意。

  传统玉雕的吉祥题材广泛而丰富,如果以吉祥寓意分类,可分为平安顺利、恭喜发财、吉庆有余、福喜临门、腾达进禄、功名有成、荣华富贵、婚恋祝吉、早生贵子、吉祥如意、长寿百岁、趋吉避凶等十多类,也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福、禄、寿、喜、财五大类。

  具体表现手法是雕琢苹果、瓶子、马鞍、鹌鹑等图案寓意平安;雕琢“鲤鱼跳龙门”图寓意时来运转,商场得利;雕琢渔翁垂钓得鱼图寓意“渔翁得利”;雕琢家家买鲤鱼图寓意“家家得利”;雕琢刘海戏金蟾图寓意生活富裕美满;雕琢蜘蛛相聚图寓意喜事将临(古代传说蜘蛛是一种报喜的动物);雕琢一豹一喜鹊图寓意“报喜”;雕琢五只蝙蝠在云中飞翔的图案寓意“天赐五福”;雕琢古代酒器爵的图案是祝愿加官晋爵、飞黄腾达;雕琢一只猴子骑在马上的图案是寓意“马上封侯”;雕琢蜜蜂和猴子的图案也寓意“封侯”;雕琢鹿的图案寓意“得禄”。

  雕琢毛笔、银锭和如意的图案寓意“必定如意”;雕琢芙蓉花和鹭的图案寓意“一路荣华”;雕琢并蒂莲图案寓意夫妻恩爱;雕琢盒、荷 、如意或灵芝图案寓意“和合如意”;雕琢喜鹊和古钱图案寓意“喜在眼前”;雕琢鹭、蝙蝠和寿星的图案寓意“一路福星”;雕琢三个元宝图案寓意“三元及第”;雕琢天竹、水仙和灵芝及寿石的图案寓意“天仙祝寿”;雕琢岩石、蝙蝠、灵芝图案寓意“寿山福海”;雕琢蔓、葫芦、石榴或笋的图案寓意“子孙万代”;雕琢蝙蝠和桂花的图案寓意“福增贵子”;雕琢牡丹和蔓草图案寓意“富贵万代”。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玉石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实验

下一篇:学术性、传承性、创新性——对于当代学院派玉雕的思考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