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自古多藏玉

日期:2015-05-22  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作者:曲媛媛/阿迪力·阿布力孜 图/自治区博物馆  

5608

 

清代玉笔架:和田青玉雕琢而成,为三座山峰状,视觉清新淡雅。

清代五子登科玉洗:白中泛青,为椭圆形,直口,浅直壁,平底。

  自治区博物馆近期举办的明清玉器展中,有一件造型独特的清代传世玉洗——白玉五子洗(见左上图),四周雕有五位童子,执如意、鱼、扇子、稻穗,五子神态各异,或抬或推,天真活泼。

  五子登科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下来有不同的版本,最早的一个版本,出现在宋代。《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五子登科题材出现在文房用具中,也说明了使用者勤于文字,学有所成的期盼。

  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笔洗是洗刷毛笔的器具。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各种笔洗中历代多以玉、青花瓷等制作。玉笔洗是清代文房用具中较为丰富的玉器品种,传世数量较多,样式多见植物形状,五子登科的题材较少。

  最常见的是荷叶形玉笔洗,通常是一片卷曲的荷叶为器身,荷叶边缘或凹或凸,高低错落,此次展会也有此类藏品。

  文房用具玉不可缺

  文房中有了玉笔洗还不够,还得有笔架。笔架又称笔搁,用来架笔。有文献记载,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已出现架笔,到了唐代,笔架已成为文房常设之物。到了明代,笔架材质更加多样,有珊瑚、玛瑙、水晶,还有瓷、玉、木等。其中雕工精湛的玉笔架在明代极为普遍,有青玉、白玉等,形状以山峰形居多。

  清代笔架材质更为丰富,有玉、紫砂、水晶、铜、木、珐琅、象牙等,雕工更精致。上层贵族的玉笔架多用和田青玉、白玉雕琢而成。如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和田青玉笔架(见右上图),整体如同三座山峰。

  此外,玉臂搁、玉印盒、玉笔觇(chan)、玉镇纸等也都是古时文人手边不可或缺的文房成员。

  玉备受中原贵族青睐

  为什么当年的文人们喜欢和田玉文房用具?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文房用具兴起于汉代,发展于唐宋时期,兴盛于明清时期。明代文人称文房用具为“斋中清供”,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屠隆所著的《考盘余事》、《文房器具笺》,详尽记述了文房用具及其发展演变,所列品名多达数十种。见过的文房用具多了,文人们也越来越讲究,不但讲究实用,而且还希望这些文房用具有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能够起到点缀书案,并有赏玩的作用。于是,那些雕琢精湛、美轮美奂的和田玉器,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文人们的视线中。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玉器文化中,新疆和田玉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殷商时期甚至更早,和田玉就源源不断地流入内地,到了汉代,随着儒家文化在中国意识形态中主导地位的确立,和田玉备受中原贵族们的青睐。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的倡导,中国玉文化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玉雕工艺之精湛,玉器种类之丰富,大大超过前代,特别是和田玉雕琢的玉器更为精美。

  和田玉在文房用具中的一席之地,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明清时期玉雕工艺的精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新疆与中原内地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新疆与内地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远游的人们,陶醉在美景中时,总会落墨几笔,抒发胸怀。千年之前,文人墨客们也喜欢旅行和抒情,比如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灵感相助偶得佳句,若要流芳千古,还要有一套精致的文房用具。

  文房用具,有木制,也有象牙制,但很多时候,文人们更喜欢新疆和田玉制作的。

  不久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举办的《瑞玉呈祥——湖北省博物馆典藏明清玉器展》,展出的130件(组)明清馆藏玉器精品文物,大部分是用新疆和田玉雕琢而成。这次展览的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多样、内容丰富,有庄重清雅的典章用玉、工艺精美的各色文玩清供、惟妙惟肖的鸟兽陈设以及丰富多彩的服饰佩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些和田玉制作的文房用具。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古玉器的主要纹饰及其鉴别特点

下一篇:古人盘玉三法:比现在人讲究多了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