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九螭璧】明,清宫旧藏(故宫博物院藏品)
古人认为螭是龙的一种。宋、元以后,多以螭龙纹装饰玉璧。此作品以玉璧表示天际的广阔,以九螭表示皇族的兴旺,应是明代宫廷用品。
螭龙之“螭”在古代文献中有多种解释。
在《左传·宣公三年》中有“魑魅魍魉”一词,“魑”通“螭”,做“兽形山神”解释;
《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蛇龙赤螭”词,有作“龙子”也有作“雌龙”解释的;
最详细的是《说文》,将其作“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解释。
【玉螭凤云纹璧】战国(故宫博物院藏品)
此璧为新疆和田白玉制。璧两面各饰勾云纹6周,勾云略凸起,其上再刻阴线成形。璧孔内雕一螭龙,兽身,独角,身侧似有翼,尾长并饰绳纹。璧两侧各雕一凤,长身,头顶出长翎,身下长尾卷垂。
现代人普遍将“螭”解释为“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即《说文》中的“无角曰螭”。从古玉器中所雕螭龙多独角,偶尔双角,几乎没有无角情况。因此,对螭的解释还应以前者“若龙而黄”更显妥当。因“若龙”,人们通常就称其为“螭龙”。
螭龙纹是原始社会形成的图腾标志之一,在古代玉器中经常出现,较为人熟知。《宋书》志第八中记载:“初,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笠’,与斩白蛇剑俱为乘舆所宝。”表明秦始皇玉玺上雕刻螭虎。随后,各朝纷纷仿效,常以螭为纽制作宝玺。雕、绘螭纹多做“蟠”状,即“盘”状,因此谓其“蟠螭”。
【白玉螭纽“落花满地皆文章”玺】清(故宫博物院藏品)
玉器上出现螭的形象,正好与文献记载最早期相同,即亦在战国时出现,此后的汉魏、元、明、清一直延续。唯唐、宋略少,是螭形在玉器上出现的低潮期。其名称有叫蟠螭、螭虎、螭龙者。
【白玉夔龙纹蟠螭觥】清中期(故宫博物院藏品)
【白玉兽面纹匜】清(故宫博物院藏品)
最后,再拿出几件玉界臻品的与螭龙有关的玉雕作品,一并与您分享:
▲ 青玉-螭龙柄小水注 | 编号:145180
▲ 青玉-螭龙柄小水注 | 编号:150960
▲ 青玉-(把玩)螭龙匜 | 编号:140245
▲ 白玉-饕餮纹螭龙匜 | 编号:152897
▲ 白玉-饕餮纹螭龙匜 | 编号:152913
▲ 白玉子料-螭龙把玩章 | 编号:153173
▲ 新疆青玉-螭龙佩 | 编号:161459
▲ 羊脂白玉-螭龙扳指 | 编号:161686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下一篇:玉界臻品·8月和田玉新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