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海派玉雕 谱写美玉新篇——海派玉雕师彭正和专访

日期:2009-08-01  来源:中国和田玉网    

18858

    在中国玉雕界,海派玉雕以其玲珑剔透、俊俏飘逸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并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人才。彭正和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1岁的彭正和小学毕业就开始学习玉雕,而这一干就是36年。36年的积累,让他在玉雕创作中长袖善舞,自由驰骋。无论是花鸟还是动物,都得心应手,妙笔生花。业内人士认为,他的作品雕工细腻,清新淡雅,充满了情趣,海派风格浓郁。

   对于已取得的成绩,彭正和并不以为傲,他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自己一贯的风格,以后也会一直如此……

    时间越长  对玉越喜欢

    玉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文化内涵最丰富、艺术成就最辉煌、经济附加值最高贵的特种工艺美术品,在历代政治、文化、道德和宗教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当代玉雕业迅猛发展,以“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为精神,“细腻精致”为特点的海派玉雕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中国南北流派的典型代表。

    20世纪60年代始,国家重视人才培养和雕刻装备的改进,海派雕刻行业发展迅速,也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70年代中期,小学刚毕业的彭正和有机会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学习。而这一学就是11年。

   “在上海玉石雕刻厂的学习为我将来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可以说是受益终生。”

    1987年,彭正和从玉雕厂出来,开始了独立奋斗的生活。谈起这段经历,他依然感概万千。

   “自己单打独斗的生活压力很大,完全依靠个人努力。这和在玉雕厂相对安稳的日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而正是这种磨砺,使我的玉雕技艺得到了很快地提高。”

    彭正和说,在玉雕厂做学徒时,白玉和翡翠都做,从厂里出来后,慢慢地偏向白玉的创作。他认为,白玉的温润、细腻与自己的性格更接近,在创作中,对于白玉的喜爱愈加浓烈,已经无法割舍。

   “和田玉越盘玩越舒服,只要用心去做,一定会给你回报。玉雕是艺与术的完美结合,因此好的玉雕作品既要充分突出玉雕的材质美,还要运用玉雕技艺和设计理念表达和强化玉雕的美学价值。每块和田玉的材质都不一样,根据玉石本身的特质,因材施艺,把它的美充分展现出来,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实在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玉雕创作中,1998年,彭正和成立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吉玉轩玉雕工作室。

    如今,个人工作室已经成立11年了,彭正和也在玉雕领域自由驰骋,追求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广阔天地。

    让玉雕焕发活力

    要将天然玉材变成具有一定形式和内容的可视玉雕作品,离不开玉雕制作技艺和技巧。熟能生巧,巧能化腐朽为神奇。

    作为造型艺术,玉雕特别强调服从形式美的规律,注重表现。

    在彭正和的玉雕创作中,螃蟹可以说是他最擅长的。他雕刻的螃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令人称绝。他说,螃蟹自己做了十七八年,已经到了非常熟悉的程度。

   “螃蟹的雕刻其实很复杂,它的爪子、钳子都很讲究,每个细节都要处理到位。我开始雕刻时,追求写实的风格,但后来逐渐认识到,在写实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可以处理得写意一些,这样效果会更好。”

    去年,他的作品《荷塘秋蟹》参加了天工奖评选,最终获得优秀奖。这也是对他多年刻苦钻研的肯定。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对于雕刻师来说,形成自身的风格是很重要的,彭正和说,自己所擅长的是立体感强的玉雕。

   “经常做立体的作品,再做平面会感觉容易很多,反之则难度就很大。这需要几十年积累,不是一两天就能掌握的。”

    除了螃蟹,彭正和的花鸟、动物等题材的作品也各具特色,并成为藏家收藏的佳作。

    一件精美玉雕作品的成功,除了要提升玉雕技术之外,融入文化艺术元素是体现一件玉雕作品神韵之美的重要手段。因此就需要玉雕师具备丰富的经验、深厚的美术功底、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渊博的知识。

    彭正和通过30多年的勤奋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功底,为海派玉雕的繁荣做出了自身的贡献。

    从一件玉石原料到一件成功的玉雕作品,玉雕师们通过创意和构思,将灵感和人文精神融入作品中,使玉雕有了永恒的生命,让原本沉默的石头焕发出了活力。这是玉雕师的幸福所在,也是中国玉雕工艺得以发展的源泉。

    低调做人  默默耕耘

    彭正和的低调在业内是知名的,他很少参与各种展会,也很少做宣传和推广。他说,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外在的荣誉和名望并不是所追求的。

    对于近几年飞速上涨的和田玉价格,他认为,涨价是正常的,市场有起伏也不必大惊小怪。对于玉雕艺人来说,还是要在提高技艺上多下功夫,不要让俗事占据太多的创作时间。

   “只要是精品,还是不愁市场。我的个人工作室走的精品化道路,作品不一定很多,但每件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目前,创新这个话题在玉雕界成为热议的话题,彭正和认为,不论什么时候,玉雕创作都离不开传统的题材,依然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能一味地为创新而创新,太现代的作品市场是无法接受的。

    如今,彭正和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个人工作室进行创作,构思、画图、设计、制作,很多环节他都亲历亲为,也正因如此,每年出的作品并不多,但每件作品都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汗水,让他珍爱备至。

    从事了36年的玉雕创作,他对和田玉也有着更加深厚的理解。

    他说,纵观和田玉兴衰和辉煌的历程,这种被赋予了更多意义的石头,已不再仅仅停留于本身的价值,它的含蓄内在已深深融入了这个古老国度人民的品质之中,承载了中国文化最高品质和最高境界的理想,成为吉祥、权利、财富的象征。

    一位作家曾说过,在玉成为器物的瞬间,即已绽放出无以复加的柔情似水和优秀质地。而让它们焕发出无限光彩的,则是那些默默耕耘的玉雕师们。是他们用自己巧夺天工的双手,给我们这个社会留下了无数艺术珍宝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他们的辛劳,我们不会忘记。

    彭正和36年的玉雕创作生涯见证了和田玉的兴衰,正如他所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和田玉雕工艺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呈现出它应有的时代特征和特有的文化艺术审美情趣。

    我们也相信,在以后的创作生涯中,彭正和会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将玉雕这一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代代长寿

荷塘秋蟹

连生贵子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玉雕作品的鉴赏与评价心得(二)

下一篇:玉:石头到玉器再到文化(二)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