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雕书法第一刀——记上海玉雕大师易少勇

日期:2008-09-08      

18767


    易少勇是上海近几年来涌现出的玉雕名家,他是一位以刀代笔,把书法刻在玉上的玉雕书法家,堪称中国玉雕书法第一刀!

    从一名学徒转变为公认的玉雕大师,这其中易少勇付出了很多。经过十几年的艰辛探索和努力,他的作品无论从玉牌的形状构思,到画面的构图,再到雕工的细腻,都可以说是玉牌雕刻的上乘之品。观赏易少勇的作品,一股清新淡雅、诗情画意之风扑面而来,让人赏心悦目……

    关门苦修   只为玉痴
   
    易少勇,字天蜀,籍系巴蜀,他自幼爱好书画纂刻,1978年,怀着对玉文化的执著追求,他成为上海玉石雕刻厂车间里的一名小学徒。在厂期间,他师从鍾建林学习爐瓶雕刻制作技术,对造型、平面、弧面的处理悉如己掌,从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9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易少勇的雕刻作品被一家台商看中,并高价请他雕刻了一块白玉。自此,他悟出了自己的潜能,开始迷上了白玉雕刻,并且对玉牌制作产生了强烈的欲望,立志在白玉牌上有所建树,从而一发不可收拾。1995年他索性辞去工作,开始在家里展开白玉雕刻研究,开始了玉牌制作。

    玉牌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高度结合的一门技术,是体现中华玉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窗口。从那时起,他的世界中唯有玉雕。痴迷伴随着少勇闭门苦修,研究白玉雕刻技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时候,甚至一个月都不愿走出自己那间集设计、雕刻、欣赏、健身于一体的独特的房门。   
  
    抱着对制玉的执著和热爱,易少勇汲古而不泥旧,不断推陈出新。他将各种不同书体的字表现在各式造型的玉牌中,有时亦将诗句与画意相融,创造出一种淡雅细腻的神韵与趣味。正是这种特殊的韵味,使他的作品中散发出一股在古人或是当代玉牌中前所未见的“气质”,再加上自成一格的造型,从视觉感官上,已经跳脱出一般人对玉牌的刻板印象。

    天蜀玉牌  声名鹊起
   
    十年磨一剑。当易少勇把他的创作精品一次次输送到外界的时候,几乎所有上海的玉石商们都不约而同相中了他的作品。他的名气与日俱增。2004年,易少勇荣获了“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的称号。此外,在2004年中国宝玉石协会举办的“天工奖”评比中,易少勇的作品分获金奖和银奖。

    台湾珠宝玉器业界知名人士皮楚荣,对易少勇“天蜀玉牌”的评价颇高,称之为“书法造指,堪称一绝”、“表现形式,令人惊叹”。皮楚荣所说的天蜀书法,自然是指以刀代笔刻的书法汉字。他以刀为笔,笔耕刀耘,在质地坚硬的白玉、翡翠等各类玉石上“书写”楷行隶篆等各种书法的汉文,用雕刻玉石的铁笔刀具生动地表现出毛笔书法的意韵。且自古至今玉牌多以正面阳雕图案,反面阳雕文字,而易少勇则大胆尝试用阴线表现正反图文,一来使之手感柔顺,二来用中国传统书画形式,使其手感,视觉统一,呈现一种文人气质,雅气形式。

    易少勇的刀笔书法常与他人的玉雕作品相匹配,别人雕图,天蜀刻字,相得益彰,图文并茂,还有许多有书无文的玉雕件,作者落款的姓氏也是请易少勇刀刻的。许多社会名流也会找上门来,请易大师刻制印章。易少勇与擅长人物造像的著名中国玉雕大师吴德升首次珠联璧合,联手推出中国谈坛惊世作品——“唐韵春雅”,此作品采用原重258克的一级略带沙金皮羊脂白玉子料,雕成作品后重量为208克。作品正面为吴德升大师线条飘逸、巧夺天工的贵妃出浴图,背面为易大师的清闲雅逸、回肠荡气的玉雕书法,实为中国玉坛不可多得的精品。

    俗话说:“玉石看玉质,玉质配调工”,易少勇高超的雕刻技术配上好玉,价格自然不菲。一般来说他雕刻的玉牌,同样的玉质在市场上行家给出的价格要比其他的同类玉品高出5倍以上。

    无止境   不忘传承
     
    易少勇的作品,无论从玉牌的形状构思,到画面的构图,再到雕工的细腻,都可以说是玉牌雕刻的上乘之品。

    对于自己作品的艺术风格,易少勇有一番精辟的阐述。他认为,纵观历代玉牌,大多延用明代陆子刚模式,正面浮雕人物或山水,反面阴刻诗文,当代玉牌的创作应追求清、雅、精、细风格的统一,以小见大,力求使其形式、工艺效果、韵味融为一体。

    本着“品有三口,唯心至之”的艺术信条,从一名学徒到今日的玉石雕刻大师,屈指算来,易少勇已走了整整25年!他25年与玉相随,在方寸之间书写着自己的心碑。而今,25年来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肯定,这令易少勇感到由衷的欣慰,同时也激起了他对祖国玉器事业的高度责任感,现在,他想到的不仅仅是个艺术,他更多关注的是怎样让玉石艺术重新发扬光大。“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玉器作为古董之列的艺术品,必将有一个非常光明的未来。”由此看来,对自己、对艺术、对市场,易少勇都非常有信心。

    回首来路,易少勇深感“学海无涯”必须“苦作舟”,轻舟绕过万重山,从而到达新境界的彼岸。他说苦即为乐,苦书才能甘来。有付出才有收获,必须有更大的付出,以取得更多的收获。他还说:“吾是蜀地之后,人取《天蜀》为号,本意如此。艺无止境,路远漫长,如何承师古人大创新,展示当代玉雕风采,吾辈责无旁贷,必将为之不懈,为中华民族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追寻”。

敬请关注玉界臻品微信号:yujiezhenpin

(本文由 中国和田玉网 www.chinajade.cn 编辑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保留链接。)

上一篇:文学苑囿中的无暇美玉——浅谈中国诗词歌赋中的玉文化

下一篇:新疆白玉的优劣鉴别(二)

相关文章
网站提示×
网站提示×